English

培育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

1999-03-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性觉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提升。《周易》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说的“人文”与我们所要讨论的人文精神也许不完全相同,但两者立论的出发点是基本一致的,那便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这种生命的大智慧,是文明社会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当然也是高科技时代的精神支柱。

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大抵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内涵:

从历时性上说,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对人类的文明传统和文化教养的认同和珍视,是对人的现实“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进步事业的投入与奉献;又是对人类未来命运与归宿、痛苦与解脱、幸福与追求的思考与探索,是对个人发展和人类走势的殷切关注,是在科学的逻辑与历史的逻辑相一致的廓大视野中,用健全而又深邃的理性之光去烛照人的终极价值的那种人生态度。

从共时性上说,人文精神又是在“高科技—人—社会—自然”这个大系统中体现出来的人之为人的素质与品格。譬如,在“高科技与人”的意义上,人文精神表现为科学对于真善美的自觉体认和永恒追求,表现为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动机与目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意志、智能与思想、心理与行为的现实统一与不懈追求中,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张扬生命的无限潜能,展现人的自由本性,丰富人性的崇高蕴涵。在“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文精神关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既瞩目于高科技对社会境况的世俗关怀,又执着于科技文明德化天下的人文关怀,铸造促使社会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精神杠杆。在“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文精神在致力于人类从自然界赢得更多的生命自由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共处,反对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戕害,创造人类的生态文明以珍视和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并为健全的精神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

培育科技进代的人文精神,需要在高科技浪潮中甄陶刚健有为的人文价值观念,并朝着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道德修养的统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无处不在,无坚不摧和科技产品的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容易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物”的因素,留意于技术的神奇、信息的便捷、物质的丰赡和生活的安逸,而忽略了“人”的方面,忽略了美德的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这样势必会造成科技对德性的挤占、物质对精神的压抑、工具对素质的取代。结果可能出现诸如技术高超而道德低下、物质富有而精神空虚、生活优裕但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手握大把钞票而精神上却无所依傍,变成“技术的奴隶”、“富有的穷汉”等不良现象。这些矛盾已经诱发了一系列精神危机:如道德滑坡、亲情隐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欺诈与防范;层出不穷的社会丑恶、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导致人道迷失和人性异化;科学对个人生存空间的侵蚀引发物质环境与生命心境之间的鲜明反差等。近年来愈来愈严重的高科技犯罪现象(如“电脑黑客”和在日本出现的“沙林毒气”事件),以及泛滥一时的电脑算命、计算机赌博、伪科学、伪气功等等,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它警示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信息文明的声光电化不得掩盖道德培植和情操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爱因斯坦曾说:科学要以人道和美德作后盾。亚里斯多德说:美德即是灵魂的健康。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如何把科技进步与人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是现时代的人生大智慧。

二是追求科技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科技文明的现代化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高科技文明出现以后,带来了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两大显著变化;其一是以快速进步的科技文明为基础的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完善定型。这种生产方式使职业分工细密严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生活环境逐渐人造化。其二是工业社会生产的一体化、系统化与人的个性发展、生命自由之间的深刻矛盾。这两种变异的消极后果是人受役于分工,成了机器的奴隶;人受役于科学,成了技术的佣人;人受役于财富,成了金钱的俘虏;人受役于环境,成为贪恋享乐的动物。他不再需要精神的境界或崇高的追求,不再懂得关心他人和社会,人的异化已经代替了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醒人类:在关注科技创新和享受科学恩惠的同时,还应该收回目光,关注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应该看到,人作为社会化的高等动物,他可以而且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我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并让科技文明的进步成为自我发展的契机。他需要把自己摆到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时代背景中,明确自己在科技文明时代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使命,在参与科技进步的事业中践履自己的生命承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丰富自己的素质蕴涵,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实现社会的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是达成科技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社会发展要靠科技,但有了科技的发展并不必然会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失去了人文精神支撑的技术至上主义不仅不会促进社会进步,可能还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国际社会从60年代开始,就注意到了片面追求“技术经济”的危害,提出了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整体性发展观。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种观念倡导的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即不仅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又不损害其后代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能力。这种发展观把科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与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看作是一个整体,这对发展科技文明具有极大的规范作用。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综合国力,还应该在人类的价值理性中肩负新的使命:即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保护生态环境服务。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以高科技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植起高科技文明时代的人文精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